Search


【被禁止的事--推薦序分享】
這次邀請到心目中的偶像幸佳慧老師寫推薦序,也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被禁止的事--推薦序分享】
這次邀請到心目中的偶像幸佳慧老師寫推薦序,也將序文分享給大家,因為序文並不只有單獨談論書籍本身,更多的是對時下的教養環境給予溫暖的提醒。

8/16 (日)下午兩點:金石堂城中店新書座談
座談貴賓:公民教師黃益中老師

『被禁止的事--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』
博客來: http://goo.gl/dfRUvZ
金石堂:http://goo.gl/TzA0F2
讀冊:http://goo.gl/pPGkVF
誠品:http://goo.gl/PwPa4n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推薦序:大事小事,都是教養「人」的事

  我曾聽一個母親說:「要是養小孩能像做蛋糕一樣,照食譜上精確的度量與步驟做,就能保障製成的品質與效率,那會有更多人願意當父母。」這話乍聽使人莞爾,但其中的挖苦,卻反應了當代台灣教養的困境,浸染了深深的感觸。

  畢竟,在現今開放多元的社會結構中,孩子已沒有過去因封閉塑造出的假象保護傘,社會變動之快,也非樣樣問題都是大人可以為之抵擋與代理的。事實上,成人也同在這場考場裡備受考驗,因為台灣過去僵化而單一的教育方式,並沒有提供我們這幾代成人有足夠的能力與膽識,去應付當前全球繁多而迅速的變動。

  想想,我們現在每天一早打開報紙與新聞,整個世界的動態就直接衝著我們的精神狀態與生活安危而來。面對命運共同體的種種考驗,成人不免偶爾發出「以前的日子雖苦悶不自由,卻比較簡單……」此種怯懦的囁嚅,我們又如何想像下一代在他們成為青壯年時,會面臨怎樣的壓力與挑戰呢?

  面對此等實情,我們更要體認,教育絕非僅止於校園裡的專責,社會也非單一組織能給人民萬全保障的。我們需要更全面性與前瞻性,且不分年齡與地域的公民教育網絡,由家庭、學校、社區、公民社團分進合擊地展開與合作,才能提供新世代更開闊的面相與更具彈性的動力。

  而有這樣的體認,學齡前期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關鍵,因為那奠定了一個人的基本習慣、能力與特質,包括他學習新事物的方式,與看待人際與社會運作等價值觀和態度。簡單說,那是一個人能否成為獨立思辨個體的地基底盤。

  有了這個底盤,孩子將來在教育體系遇到守舊的暗流與風浪時,不但不會被拖累,也能持穩前行。在離開校園進入瞬變的社會後,一個人保有持續的好奇心與柔韌的變異性,才是他生存的保障,在正面看待社會共承的問題之餘,也能享受生命之美好。

  台灣目前有些教養改革者看到了上述問題,也想從根本處改變。《被禁止的事》作者怡君便是一例,她不高估自己,也不小看孩子,帶著孩子觀賞盛開的花,也翻開園裡許多禁忌的石頭,查看那些不被思索、青睞或鼓勵探索的陰暗角落,仔細看待它們與這塊苗圃的連帶關係。

  怡君紀錄自己養育孩子所遇到的實境與當時自己的應對,她不侷限於個體,時時把群體與大環境納入,在實境之外補充不少後設的省思,有時深入,有時淡寫,有時邀請讀者一起想想。這種書寫很是真誠,比起主觀限定的答案,其實來得更寬闊,更能鼓勵其他父母勇敢地越過禁止的黃線,試著探索。

  我們不得不承認,台灣因為一些過往歷史埋下的衝突還沒解開,正義也沒完全轉型,以至於父母對於一些重大議題習慣避免,久而久之,教養也就淪為簡化的「機械性競爭」,而非「高貴人性的探索」。

  然而近年,台灣社會已共同經歷許多重大事件:二二八平反、核能安全、三一八學運、性別平等、國族認同,種種大規模的運動與討論已經推著它來到一個重要時刻,彷彿它也殷切等著更好的世代,歡迎它從囚蛹羽化成彩蝶,或等不及從鐵鍊掙扎而出,成為一隻暢遊大洋裡的海鯨。

  因此,對我來說,我雖然因時下沓雜的新挑戰憂心,卻也為下一刻即將到來的蛻變與自由而雀躍。好食譜的重點,不在於冰冷堆疊的數字,而在於它能讓讀者理解食材、烹調法之餘,還能將飲食與健康、環境、文化種種一併考慮在內的人性溫暖。而《被禁止的事》這樣一本書,將小事大事都看成是我們教養人的事,何嘗不是一本養出好公民的好食譜呢!

  怡君認真看待孩子每個回應,誠懇反思她自己的反應,這種態度尤其讓我敬佩也感動。讀後,我不禁在心中喊著:「如果每個教養者都這麼認真,那麼這社會肯定會好得──讓很多人都想搶著當父母吧!」

  我們雀躍等待、認真活著,為了美麗的下一刻。

文◎幸佳慧(《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》作者)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事媒體公關12年,才發現最難溝通的就是最親近的人。於是辭掉工作,用生活繼續精進專業:好好思考、好好說話、好好溝通,然後能好好生活。 幾乎所有的親子衝突、人際問題、情緒問題都是來自無法對話。這裡不給速成的步驟、不給難以應用在每個孩子的方法,我們解決的是源頭的心靈垃圾和障礙,下游的生活自然清澈平靜。 各類演講、讀書會、工作坊邀約: [email protected] 著作出版: 「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」(新手父母) 「被禁止的事—所有不可以,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」(寶瓶) 「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」(寶瓶) 「愛的生存遊戲--引導孩子作對選擇、遠離危險的安全課」(親子天下)    「愛,我的內向小孩」(親子天下) 「孩子的人生成長痛,小說有解」(如何出版)
孩子是最初的我們,我們別遺棄了自己。 一個不斷思考並鼓舞自己變得更好的媽媽,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因孩子成為好大人。 演講邀約:留訊息或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